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万家便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02|回复: 0

[历史] 溧阳之名的由来及与溧水、高淳的关系

[复制链接]

3

主题

3

帖子

1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8
发表于 2020-9-17 17: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梦幻西游 于 2020-9-17 17:10 编辑

(引子)
我们的祖先造字的时候,可以说,每个字都是有目的的,不会随意臆造。比如说,江南的吴越之地,水道纵横,自然的很多地名就与水有关。有些地方,喜欢叫"某某泾"。"泾",谓河道之直也,泾,胫也,谓河道象有腿的人那样可以直行也。我在上海的时候,住在松江的小镇,名字叫"泗泾"。
我大学快毕业的时候,跟四五交好的同学去山东沂蒙老区去写生。作品没有几幅,倒是走了不少路,看到了不少我见所未见的风光,后来咀嚼,印象深刻的,是几个地方。一个是"临沂"市。这在当时周边城市是蛮有名的,以小商品批发而闻名。有一个是"沂水"县,还有一个是"沂源"县,而江苏也有一个地方,名字叫"新沂"。这些地方,都有个"沂"字,后来查了资料才知道,原来这些城市都是在"沂河"的沿岸,名字是依沂河而起的。沂河名字很古老,在《尚书·禹贡》就有记载:"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义,蒙羽其艺"(意即望至海滨,北至泰山,南及淮河为徐州,其境内淮、沂二水已得到治理,蒙、羽二山一带皆可耕耘)。
我们的祖先真是聪明呀。这样的命名规则,既区别的地域,又不忘其本。真是聪明!
近日在利用国庆之暇,苏南苏北走了一圈,路上特别注意各地的地名,喜欢琢磨其中的含意,自得其乐。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今常州所辖的"溧阳"市的天目湖风景区,还特别去爬其中的"南山"竹海。在登山览众的时候,我就在起,古人在造"溧"字时,一定也有一些所指吧,若不然,为什么一定是"水"+"栗"而不是"水"+"粟"或其他什么呢?再者,常州有"溧阳",南京有"溧水"两者有什么关系呢?

(正题)
《说文解字》说,"溧,水。出丹阳溧阳县,从水声"。
据溧阳县志载,秦时溧阳县治在古溧水之北,水北称阳,因名"溧阳"。那么,这个溧字,似乎和溧水有关了。
那么,溧水是什么样的河?他现在在哪里?为什么当时的先民称呼其为"溧"呢?
我猜想,"溧"的命名,会不会和"栗"有关呢?也就是说,很有可能,在当时,还没有人命名这条河之前,河两边长满了栗树,栗树是这条河最独特的特征,后来人们为了生活方便,要称呼这条河,就依造字之法,以"水"+"栗"命名之,其音也同"栗"。
我们在游南山的时候,从竹海下来,路过山下的小市集,就有很多老乡在卖当地的板栗;上山的路旁,也有老乡在为新采的板栗破壳。溧阳的丘陵山区,是板栗的适生地区。甚至,此地产的板栗以其果型大、适于菜用而被餐饮界称之谓"溧阳大栗",溧阳也被为江苏省列为干果生产基地。
这一说法,在文献里没有找到证据,不过却找到另一类似的说法:是说"溧"字源于山,谓知其山形如。以名山来命名水,这种情况也是常有的。
那么山在哪里呢?我特别用bing找了一下。
19007530_2.jpg
图中标号为4的地方即为山,在南京高淳县固城镇境内,有两座,一谓北山,一谓南粟山。高不过百米,应该算不是上特别的吸引注目的名山。
怪哉,潥阳的名字为什么穿越扯到高淳县境内呢?
要说这相"溧"字,要先说另一个"濑"字。
从前有条江,水很急,且常有沙积于河中,人们就称此水为"濑水",濑读"赖",其意一为水中之沙地,一为急流之水。
春秋晚期"濑水"一带是吴、楚、越三国相争的热点地区,争夺一度十分激烈。
周景王四年(前541),为加强对楚国的防御,吴王"余祭"在"濑水"的一个比较大的濑渚上(濑指水中沙地,渚指水中小陆地,意几同)筑城,谓之"濑渚邑",据宋时方志所载,濑渚邑城分内外两重,高1丈5尺,外城又称岁城,"周回七里二百三十步":内城又称子城,"长一里九十步"。濑渚邑城系夯土筑成,因其城池坚固,又名固城。此遗址在今高淳县固城湖北岸的固城镇新建村(上图标注3)。
至于是先有"濑水"之名,还是先有"濑渚邑"之名,我觉得倒不必计较,因为这两个名词,也许在当时都不是专指,凡是水中常用沙濑的江,如果没有其他特征来名之的话,也都可以称之为"濑水";"凡在江之"濑渚"上建邑的,都可以称之为"濑渚邑",不过自从吴国在此建邑设御后,随着这个战略据点的重要性突显,这条江和这个城的名字就越来越变成专指了。
由于濑渚邑地位重要,楚国对其极为重视,3年后,周景王七年(前538)楚借"朱方之役"将其占领。楚平王为太子时据守濑渚邑,后人又把濑渚邑叫做"楚王城"。而吴国被迫迁邑于陵平山(今江苏溧阳西),改名陵平。
再9年后,周景王十六年(前529),楚国又攻打吴国,并占领陵平,更名平陵。
23年后,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吴国攻下濑渚邑。进城后,伍子胥下令烧毁城内所有殿宇楼阁。史书记载:"吴伐楚烧固城,大火逾月未熄。"固城成了一片焦土。
后其地又想继被越、楚所夺。
刚才说,濑读"赖",其实这个"濑"字古代还有一个读音,宋人的《韵补》云:"叶力制切,音利"。特别是吴越之地也"濑"多读作"li","濑水"自然也常唤作"li水"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前221)改濑渚邑为溧阳县,因地处濑水的北岸、粟山的南面???,"濑"与"溧"古音相通,古人又习惯以水之北山之南为"阳"。其县治今在固城镇。
这样,经过长期的演变,就完成了由"濑"到"溧"的复杂转变。
秦初到东汉四百多年间,固城是今高淳县、溧阳市、溧水县南境所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三国吴时,废溧阳县建制,作为屯田之用,在原县境东部置永平县,治今溧阳市城南古县村附近(标注5),是今溧阳市内设县之始。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永平县为永世县,故治在今江苏溧阳市天目湖镇古县村附近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除永世县地外,又恢复设立溧阳县,属丹阳郡。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全国重定郡名时,废永世县并入古溧阳县,不久溧阳县并(古)丹阳县(县治在今江宁小丹阳镇)东部区域,改称溧水县,最初县治改在今高淳开化(高淳顾陇乡南城村附近,标注1),后迁至今溧水县永阳镇(此今溧水县);此时的溧水县辖区除了包括秦置溧阳县整个区域外,还包括(古)丹阳县东部地区。
至此固城(原濑渚邑所在)使用长达810年的溧阳县之名终结。
唐武德三年(620年)分溧水县东部地区异地置溧阳县,即今溧阳市的前身,县治初在今溧阳市旧县村。(标注6)
唐天复三年(903年)溧阳县治迁今溧城镇所在地,至今已有1100多年。(标注7)
明朝弘治年间从溧水县分置高淳县至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mcnj ( 皖ICP备2021002532号-1 )

GMT+8, 2024-3-29 16:23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