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南京网编辑 发表于 2020-9-14 16:37:50

朱元璋钦点的南京宣传图册:洪武京城图志

明初,太祖朱元璋定鼎金陵,大兴土木,缔造皇都,其规恢弘伟,远非前代所可同日而语。几近功成之时,朱元璋考虑到,都城虽气象宏盛,空前绝后,但天下之大,遐方远裔众多,不可能都看见,便诏令礼部编纂有关京城南京的志书,颁示天下。《洪武京城图志》就此问世。
朱元璋
作为一本帝都的宣传图册,又是皇帝钦点,负责此书刊刻行世的礼部自然当成头等大事。

《洪武京城图志》分宫阙、城门、山川、坛庙、寺观、官署、学校、仓库司局、桥梁、街市、楼馆、厩牧、园圃13类,并附有《皇城图》《京城山川图》《大祀坛》《山川坛》《庙宇寺观图》《官署图》《国学图》《街市桥梁图》《楼馆图》9幅图,图文并茂,可谓“城郭宫室、郊庙坛遗,街衢楼馆、山川河道详矣”,“神京天府之雄,龙盘虎踞之盛”,一目了然。
《洪武京城图志》600多年前的帝都盛景,其宏伟宫阙,叠叠楼宇,市井巷陌,民间烟火……翻开此书便可一窥。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明朝末年,居住在中国,在其所写的《中国札记》中,利玛窦称赞南京是世界上最雄伟秀丽的城市。他认为北京的规模、城中房屋的规划、公共建筑的结构及城防沟垒,都远逊于南京。

朱元璋“迁三山填燕雀” 建造明故宫
《京城山川图》
如今的南京城,早已不可与明朝时同日而语,但通过历经600多年风雨,仍旧巍然屹立的明城墙,我们依稀可见当年南京城作为“天下京师”的恢弘壮阔。通过《洪武京城图志》中的《皇城图》和《京城山川图》,我们不难看出,明朝南京城从内到外,由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墙构成,四重城垣的结构,在世上可谓独一无二。

宫城,俗称“紫禁城”,为都城核心,位于南京京城的东隅,有御河环绕,即今明故宫一带。这是当年刘伯温等所亲自勘定的宫城位置,虽然位于钟山的“龙头”之前,符合封建迷信的要求,但是,由于这一带是前湖(燕雀湖)的湖身所在,地势十分低洼,朱元璋只好调集几十万民工,移平南京城南的三座山来填湖。
《洪武京城图志》对这三座山亦有记载,“城西南四十余里,旧三山矶。周回四里,三峰连出大江东岸”。唐朝诗人李白诗云:三山半落青天外,说的就是这三座山。皇城的外围,还筑有两道城墙以加强防卫,即京城城墙和外郭城墙,著名的“里十三外十八”,说的就是这两道城墙上的城门数量。

据有关部门实测,京城城墙长度为35.676公里,外郭城墙更是达到60公里。关于明代南京外城墙,利玛窦札记里有一段描述:“很难确定这重墙四围的全长。当地人讲了一个故事:两个人从城的相反两方骑马相对而行,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才遇到一起。”

南京驻有20万禁卫军 大明水师300年未尝一败

如果说四重城垣,是南京城坚不可摧的盾牌,那驻守南京的禁卫军,就是大明王朝所向披靡的利矛了。
在明朝,全国的军队都由最高军事机构五军都督府统领,5个都督府都在南京。《洪武京城图志》记载了大致方位:中军都督府位于承天门外御街西,以此从北至南依次为左军都督府﹑右军都督府﹑前军都督府和后军都督府。

此外,《洪武京城图志》还一一罗列出了驻守南京城的42卫禁卫军,包括锦衣卫、旗手卫、金吾前卫等亲军12卫以及神策卫、豹韬卫、鹰扬卫等在京30卫。明朝一般的卫有5600人,分为前、后、左、中、右5个千户所,每个千户所1120人。据此粗略估算,当时南京的驻军超过了20万人。

此外,在南京新江口基地,还驻扎有当时世界第一的大明水师。明朝时期,海运和造船技术有了长足发展,明王朝打造了规模庞大的水师舰队,威名远扬的郑和船队实际上也只是强大的明帝国海军的一支海上机动舰队而已。

打造如此庞大的舰队,所需花费必定不可计数,仅是供应造船用的桐油和棕榄,便已让百姓苦不堪言。《洪武京城图志》记载:“其成造船只,所用桐油棕缆,皆出于民,为费甚重。”

后来,据《洪武京城图志》载,朱元璋矜恤民力,“乃经营布置,于朝阳门外蒋山之阳,建立园圃,广植棕桐漆树各数千万株,所以备国家之用,而省民供也。”这里所说的蒋山就是今天的钟山,在今南京孝陵卫东,人们仍可见明代这三处园林的遗址。

明朝建设水师不遗余力,换取的回报也相当丰厚辉煌。明朝立国近300年,明朝水师却未曾遭遇一败。郑和下西洋,斯里兰卡之战,活捉其国王,大扬华夏国威;16世纪,明朝水师在番禺海战中,重创葡萄牙殖民者,彻底浇灭其殖民野心;16世纪末,日本发动侵朝战争,大明水师在露梁海战里全歼日本舰队,打得日本200年国力一蹶不振;即使到了腐败透顶的明朝中后期,大明水师依然两战澎湖,将荷兰水师击败,17世纪末更是一举收复台湾。

南京城没有叫化子 老人70岁以上国家赐爵

龙盘虎踞的山水之势,睥睨天下的京师雄城,金戈铁马的守卫部队,明朝时的南京,仿佛一切都是那么的气势磅礴,无可比拟。然而,令南京居民感触最深的,却是南京城温暖的一面。

在明朝南京城的街道上,是没有叫化子和流浪汉的,官府有专门的养济院免费收留。《洪武京城图志》中记载,南京的养济院位于当时的金川门外。

养济院收养对象为“民之孤独残病不能生者”,养济院的人每月都能拿到大米三斗、库布一匹。如有因水旱灾害等情况,无家可归的人,官府更是免费给予农具和耕牛,并赐15亩田地。另外,老人80岁以上的,国家会赐爵,爵是有收入的,也就是国家养老。

其实,这样的养济院不仅仅是南京才有,洪武五年,朱元璋下诏,“诏天下郡县立孤老院”。不久,孤老院改名为养济院,明代的养济院制度得以确立。为保障养济之政的推行,朱元璋将其载入《大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贫穷无亲依靠,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克减者,以监守自盗论。”在朱元璋的倡导下,许多府县在洪武年间都设置了养济院。

除了养济院外,明朝还设置了漏泽园和民药局等社会福利机构。漏泽园,就是国家公墓,免费埋葬过世死者;惠民药局,就是免费医院,可以免费看病和免费领取药品。如此惠民政策,让人不禁感叹:巍巍紫金,亦有悠悠柔情。 来源:凤凰江苏 作者:施金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朱元璋钦点的南京宣传图册:洪武京城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