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南京网 发表于 2020-9-14 20:39:19

长篇图文:南京明城墙城门的前身今世

名家有言:建筑是一首凝固的诗,越古老的5261建筑就越像是古诗,意趣幽远,境界隽永。

像南京这样一座有着两千余年历史的文化名都,历经十朝都会,有二十多位帝王曾经深情的眷顾这块龙脉虎地,在时间上和空间里,一代一代地在他的土地上做建筑的层垒,形式和规模上不断的建造,毁弃,修复再重建,周而复始,成就了古都南京宫殿.衙署.宗教.陵寝.民居.园林和城邑等各种建筑实体,从而汇成了一首雄浑的交响乐,而明城墙就是构成这首乐曲最美丽的乐章。

而今南京多数的宫殿,衙署,寺院等地面建筑都因历史的战乱,政治的摒弃,亦或愚昧的破坏,再有“现代”意识的毁灭,已经荡然无存或只留有废墟了,它们似乎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渐渐的被人们遗忘了。

而明城墙在经历了600年的风雨冲刷,如今依然有着三分之二残破的老迈身躯挺立在山水林壑之间,感谢先人们留给我们的这样一份伟大的精神物质遗产,明城墙-是今天有关南京的关键词之一,甚至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徽记了,它已经深深的镌刻在人们的心灵地图上,抹之不去。

南京明城墙是明太祖朱元璋多年周密筹划,精心组织的一项重大工程,作为农民出生的朱元璋及其谋士们,不拘泥于中国建造城池正方或长方的古制,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南京的丘陵,湖泊和旧有的城垣等特殊地形地貌而修筑成型,它“东尽钟山之麓,西阻石头之固,南临长干而秦淮贯其中,

北依狮子覆舟诸山而控后湖”蜿蜒盘桓于南京的山水之间,长达33.676公里,因此南京城垣独特的形制被后人比作“宝葫芦形”,“古代宫扇形”,民间甚至戏称为“不等边粽子形”,其营造思想更是被中国建城史所称道。

南京城门的建造也十分奇特,式样繁复,气势雄伟,防御功能强大,明初南京城垣建好后设有城门13座,皆居城防的需要设置在不规则的位置,城东有朝阳门(中山门),城南有正阳门(光华门),通济门,聚宝门(中华门),城西有三山门(水西门),石城门,清凉门,定淮门,仪凤门(兴中门),城北有钟阜门,金川门,神策门(和平门),太平门。

现今这13座古城门多数已经被人为的毁坏,仅留有聚宝门(中华门),神策门(和平门),石城门,清凉门四座原版的明代城门了。自清末至民国年间先后开辟了草场门,丰润门(玄武门),海陵门(挹江门),武定门,汉中门,中央门,中华东门,中华西门,新民门,雨花门和小北门等11门,建国后五十年代开了解放门,九十年代开了集庆门,

现在这些城门也只有中山门,玄武门,挹江门,解放门存在,其余的门也是名存实亡了,但仍为进出南京的重要通道,在新的历史时期,市政府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感召下先后又修复了仪凤门,武定门,中华东门和西门,而最近新开的城门就数华严岗门和长干门了。

名城南京网编辑 发表于 2020-9-14 20:45:46

朝阳门·中山门 在明初的十三座城门中,朝阳门是唯一的东大门,当初它只有一个拱券门,城下设水关一座,它是连接明故宫和明孝陵的两大皇家禁地的通道,故而地位非同寻常,再加上城里城外都有驻防重地,老百姓一般不敢涉足附近,只有皇家和清朝的康熙,乾隆数次下江南拜谒明孝陵从此门进出以外,平时十分冷清。
摄于1888年的清代朝阳门   图源:网络然而1926年改变了朝阳门冷僻的历史,辛亥革命成功以后,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不久离任,携总统府秘书长胡汉民,侍从卫队长郭汉章等到紫金山打猎,休息之余孙中山望着蓊郁的青山,绵延的秦淮说出了“候他日逝世,当向国民乞求一块土以安置躯壳耳”的愿望,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再三嘱托:“吾死之后,可归葬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乃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故不可忘辛亥革命也。”

总理葬事筹委会遂其遗愿准备将他下葬紫金山中茅峰南坡,建造中山陵。为了迎接南下的灵榇,遂将中山码头经鼓楼,新街口,朝阳门到中山陵的道路开辟,并将朝阳门单拱门券封堵在稍北处改筑了三拱门券,喻意“三民主义”,由此朝阳门易名中山门以纪念这位革命的先行者,今天大家看到的中山门的身影而非昔日的朝阳门。

1937年12月,日军进攻南京,中山门遭受炮火猛烈的攻击,损毁非常严重,南京沦陷以后,侵华日军华中方面军总司令松井石根率侵略者从中山门进入进行了入城式,使中山门蒙羞。随后便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 。
日军攻占南京后的中山门图源:网络中山门的匾额最初是南京特别市长刘纪文出面请国民政府行政院长谭延闿题写的,日伪时期改换了由汪精卫题写的石匾,1946年国民政府还都南京,蒋介石下令清除一切敌伪留下的痕迹,石匾的上款“中华民国三十二年九月立”和落款“汪兆铭敬题”的字样被凿去,但“中山门”三字却能侥幸的留存至1996年修建中山门隧道时才被换下并作为文物保存了起来,真不理解当时为什么没有彻底清除汪的手迹。

现在门额上的三个大字皆是集“书圣”王羲之的精髓拼凑而成,这也许是现在的名人或是书家不敢与前人的水平资历比肩所做的无奈之举。

1996年,可能市政府出于中山门才是南京的“正点”的考虑,将规划中的沪宁高速公路延伸到了中山门,当然南京的起点就在中山门了,高速的出入口必然将和慢行的市内交通起冲突,政府部门为了不破坏古城墙的风貌在城门的两侧下方地层下打通了双向两个隧道,使市内的交通由此出入,
如今的中山门图源:网络所以现在多数市民每天不是由“城门”出入的而是由“隧道”来回的,好在高速公路在中山门几公里以外有多个进出城市的通道分流了多数车辆,减轻了汽车引擎对古城门的震动所造成的破坏,这也是当初有关人士最为担心的问题而提出的批评意见。

名城南京网编辑 发表于 2020-9-14 20:59:15

正阳门·光华门光华门原名正阳门,是大明皇宫的南北中轴线上最南端的大门,外国使臣来我朝觐见必须经正阳门出入,正阳门当然就是“国门”了,朱棣迁都北京后,皇城中轴线朝南的大门也叫正阳门,北京人俗称“前门”。
1889年拍摄的正阳门图源:网络正阳门改名光华门是民国17年(1928年)的事,为了纪念辛亥革命江浙联军由此进入南京城,喻光复中华之意,次年4月由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题写“光华门”匾额镶嵌于城门之上。
1938年3月底日本东久迩宫稔彦亲王在光华门 图源:网络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为了发展首都建设,城墙与道路有了部分冲突,南京明城墙第一次面临保与拆的争议,正当两派争执不下时,1934年南京警备司令谷正伦提出了《关于南京城防建议案》明确将南京明城墙列入城防计划,争执才告一段落,由此可见当时国民党的军方高层已经对日本全面侵略中国有所警觉。
南京城墙京城城墙(即内城城墙)朱元璋当初建造南京城墙时是冷兵器时代,其最本质的功能就是防御,大刀和长矛是难以逾越的障碍,然而1937年抗战爆发,南京明城墙最后一次担当了军事防御的功能。
光华门形制复原图 南京保卫战中,日军用飞机坦克大炮对经历600年风雨已经千疮百孔的明城墙进行了狂轰滥炸,中国守军面对外族侵略表现的尤为坚强,他们利用城砖修筑的工事与日军做殊死的搏杀,有多少将士用血肉之躯与“国门”熔铸在了一起。
光华门遗址   图源:网络2006年10月白下区在整治月牙湖环境施工中,对已被拆除的光华门附近的墙基进行了清理,在它的西侧发掘出了两处以城砖垒砌的形似堡垒一样的工事遗址,南京市博物馆人员做了考察发掘,进一步表明该遗址就是南京保卫战中我军利用城墙为依托而修筑的两处军事堡垒,是回顾南京保卫战的重要见证,因而更具有历史价值。
光华门旧影(摄于1948年)1950年代拆除光华门的老照片 五十年代的拆城风暴没有让光华门幸免,它是被拆除的城门之一,在它左右的城墙已经没有了踪迹,在它的基础上建造了南京数座大型工厂,今天的光华门以然只是一个地名而已,然护城河犹在,站在扩建的正阳桥上(原名“夔角桥”)上看光华门不敢想象这里曾经是“国门”的所在,有的只是车流在两边挟持的高楼间穿行,人们要想寻觅光华门的遗迹只有面对呜咽的护城河水做无尽的怀想或是到图书馆里面对历史照片去发呆。

名城南京网编辑 发表于 2020-9-14 21:16:07

共和门·通济门
通济门位于南京城南面的城墙上,东面是正阳门,西面是聚宝门,前临秦淮河。和聚宝门、三山门(水西门)一样,通济门属于规格最高的3座城门之一。通济门有独特的3重船形内瓮城和4道城门,是南京城门中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座。通济门1950年代被拆除,今天只能从沿用的地名通济门内、外大街来确定原来城门的位置。
通济门位于南京城南面的城墙上,明初沿元集庆路旧东门截城濠而修建,坐北朝南,南面为东水关(上水门),西南面为聚宝门,东面为正阳门,走进城门内,西南为商业区,东南为皇宫,通济门为南京13座城门占地面积最广的一座城门。通济门建有内瓮城三座,呈船型,有主城门与内瓮城城门四道,呈直线而设,皆为青条石砌筑,瓮城周长约690米,立面城宽约90米,主城门建有城楼和闸楼,内瓮城上建有闸楼,主城门内东西两侧各有上城马道、步道一条。

1645年,清军主力渡过长江占领镇江,直逼南京。6月3日夜,刚刚表示要带头拼死守卫南京城的南明弘光皇帝朱由嵩由通济门出逃,连辅佐他的马士英都不知道。15天后,弘光帝被捕,清军特地押他回宁从通济门入城,沿途南京市民无不唾骂。

1928年夏,曾有人提议将通济门改名为“共和门”,以纪念当年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开创共和之伟业。共和门之名曾一度被使用,但未被国民政府正式命名。

1957-1963年,通济门连同东面城墙被拆除,今天只能从沿用的地名通济门内、外大街和旧九龙桥来确定原来城门的所在,通济门前的护城河为秦淮河,通济门外跨护城河的桥梁名为九龙桥。此为我在百度百科上编写条。通济门城下门券四层,每两层门券间设有瓮城,本门冲要面向大道,外有九龙桥,旁为东水关,此地为秦淮河与明城濠合流处。1958年拆除。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航空测量队航拍通济门的珍贵旧影通济门占地面积为最大。20世纪30年代,一张由国民政府航空测量队航拍的珍贵旧影,留下了它惊鸿一瞥的身影。画面上,城楼巍峨,城门之外宽阔的护城河——秦淮河穿流而过。整个内瓮城平面呈船形,三道瓮城、四进门垣,一览无余。通济门消失于20世纪50年代,这条曾经存在了六百多年的神秘“大船”,让今天的人们充满着好奇。不少书籍中都饶有趣味地提到通济门的船形瓮城,它的设计理念和寓意是什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人类接触自然界最为密切的生存方式之一就是建筑,它直接影响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观象制器”、“制器尚象”指古代圣贤取象于卦而发明制造器物,并且体现其卦象。这是中国古代指导器物制造、建筑设计以及城市规划的一种美学思想。建筑与城市都属于“器”,易象和审美密不可分。

明朝初期,南京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都城南京的营建承袭了南唐金陵城的格局,并在都城周围整修、开凿护城河。护城河相互连通,规模空前,成为世界上最长的护城河。其中,杨吴城濠的“外濠”(即外秦淮河),成为明都南京城南的护城河。
通济门遗址地区现状 图源:网络宽阔的秦淮河还承担着向都城运输漕粮的重要任务。明南京城通济门和三山门是遥相对应的两个船形瓮城,从地理环境和城市发展史来看,这两座城门分别位于明南京城最大的河流——秦淮河的入城与出城之处,周边皆为秦淮河所环绕。《周易·系辞下》:“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

通过解读“通济门”这个古城门名,我们不难理解为何通济门、三山门取舟形为城门之器形。作为东方文化的载体,中国传统建筑的外在形象及其包含的“天人合一”的哲学精神,实用与理性兼容并蓄。在21世纪的现代社会中,中国传统建筑仍然不失其独特的意蕴和深邃的内涵。


--------------------------------------

通济门如果不是在五六十年代拆城风潮中遭遇不幸的话,它将保持中国城墙的诸多之最,它建造之初是做船形平面设计的,可能是临近秦淮河用船形预示通达顺畅之意吧,内部结构也最为繁复,一座城楼,两条上城马道和人行道,三座瓮城,四道门垣皆为拱券砌筑,还有若干瓮洞,其占地面积比现在的中华门还要大,形状在世上也没有二致的,所以通济门的形状也只是存在于人们的记忆当中,面对纪录它身姿的老照片,无论是见过它的老人或是听说过的后人都会激动不已的。
黑白照片: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航空测量队航拍通济门的珍贵旧影通济门在民国17年(1928年)曾经被人提议改称“共和门”,以纪念孙中山在南京开创共和之伟业,但不知何故没有被国民政府正式命名。秦淮河自通济门一分为二,由东水关入城为内秦淮河,横贯城南,外秦淮河则沿城墙环绕城垣东南西三部,名曰护城河,直至水西门西水关外二流汇合。
老地图上的通济门图源:网络通济门被拆除是1962年的事,早在54年9月,南京市人民委员会及南京市政治协商委员会联席会议上,对南京市工务局提出的《南京城墙保护原则》进行讨论,会议决定:“南京古城墙除有历史文物价值的,有助于防空,防洪及点缀风景的部分应予保留外,其他部分一律拆除”。

随后拆城风暴掀起,可能是政府有关部门考虑到通济门在城墙中规制宏伟,质量较好才没有对其施以狠手。1958年1月,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在第十四次最高国务会议上对南京拆城墙做了明确的赞赏:“南京,济南,长沙的城墙拆了很好,北京,开封的旧房子最好全部变成新房子。”
通济门旧影图源:网络随后南京的拆城运动进入到一个新阶段,直到60年代拆城墙之举愈演愈烈,一发而不可收拾,最初经过当时江苏省文化局副局长朱偰等一批有识之士竭力保护下来的通济门,水西门等最终没有逃过劫难。
通济门旧影图源:百度百科今天的通济门已经不复存在了,要想恢复已是不可能,旧有的通济门大街和七里街已经被合并称为龙蟠中路,是南京城东干道最重要的一段通衢大道,在它的西面还留有东水关和九龙桥两座古物,东水关实际上已经被人为破坏的面目全非了,
今天的样子只是它的遗址而已,不过它还在发挥它的基本功效,用于调节内外秦淮河的流量,经过建设部门的修葺,好在没有过多的添加什么假东西,在以遗址为主的周围广植树木和草皮建成了供市民休闲的公园,九龙桥却被装饰一新,桥栏杆和桥面均被换置铺设了光洁的石材,
通济门航拍旧影 图源:网络无论从远处看或近距离欣赏俨然就是一个“假古董”,更甚的是在桥的周边和桥面镶嵌了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和非古非今的塑料灯笼,让人觉得俗不可耐,中国很多古建文物被“装修工”维护保养真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名城南京网编辑 发表于 2020-9-14 21:20:03

聚宝门·中华门中华门原名聚宝门,是它临近门外的聚宝山(今雨花台)而得名,民间传说因城门基础埋有沈万三的聚宝盆从而给聚宝门添加了许多的神秘色彩,它也是明初十三座城门当中结构最复杂最雄伟的城门。
中华门资料老照片 图源:网络中华门之名是在1928年国民政府改定的名称,“中华”也最能显示它的尊严与价值,作为最有尊严的大门故而当时的南京市长刘纪文邀请国家最高统帅蒋介石题写了“中华门”匾额,分两额镶嵌于城门内侧和外测,外测的匾额毁于37年12月的战火,后来补上,内侧的匾额为原物,只因未署姓名和时间,只在边款浅刻了“首都杨万源镌”不易看清,所以历经多次战乱和文革运动,都没有危及到它,所以匾额保存完好至今,这也喻示我们中华民族之神圣,不可侵犯。
中华门照片 图源:网络中华门前临秦淮河,背靠内秦淮河,城里城外分别以长干桥和镇淮桥贯通城门,他有三座内瓮城,四道拱券城门,上下左右共设27个瓮洞。

名城南京网编辑 发表于 2020-9-14 21:23:58

中华东门·中华西门中华门的四道门原本都是单孔拱券门,自从民国定都南京以后,人口急剧增长,交通日渐繁忙,仅有一个通道的中华门是难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的,因此1931年南京市政府工务局在以不破坏中华门瓮城的前提下,在中华门瓮城东西两侧各增辟了一座城门,分别命名中华东门,中华西门,从而缓解了这里交通的压力,
中华西门资料老照片图源:网络抗战时期,中华门也是南京保卫战最为惨烈的战场之一,也正是中华东西两门是为守军最薄弱的环节,所以遭到日军的炮火更无情的蹂躏,直到1954年由于两座城门残破的墙体长期渗水严重变形,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有关部门拆除了两个门券,形成两个大豁口,也正是这两大豁口的作用,才使中华门瓮城免遭拆除的厄运,这是中华门幸存下来的最重要的理由之一,也形成了以后的50余年南京的城南交通和市民每日都从两大豁口进出的“奇观”。
最近几年南京在各古城门的原址上进行了清理和修复工作,2007年中华东门和西门两座城门终于被修复了。从而得以向世人完整展现了中华门区域古城墙的原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长篇图文:南京明城墙城门的前身今世